有几个帖子在今天很火,一个是贵州的村超,说的是足协前往贵州调研了!
【资料图】
而后网传出了这个说法!(我个人觉得这不过是个段子,因为人不可能脸皮会那么的厚实)
一些知名大V对此事也表达了担忧:“我关心的是足协会不会参与管控,它插进来那就完了,不过看现场又好像没有,不然不会如此欣欣向荣”(管控和欣欣向荣是一个因果关系)
另一个,重庆的一则帖子也火了!不算新鲜的事,又是统一招牌。
商户好好的招牌被拆除,安装上并不好看的招牌。一来一换,曾经火爆的店,现在变得冷冷清清。今年生意本就难做,这一折腾,商户活不下去了。只能讨说法。而电视台曝光后,施工的单位说这是城管局审批过的方案,既然觉得不合理,那就重新设计。潜台词是,再来一次。
不理解的是,自家的商户,招牌说了都不算,这管理的着实宽泛了。再这样下去,自家一顿饭吃几个菜,可能也得管管了;自家小孩和谁结婚,是不是也得城管答应了才可以?
贾律师对此的评论是:这是典型的违法行政,没一条法律规定店铺招牌必须统一。法无规定不得为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,现在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是明目张胆违反,无法无天。他们的上级就没人管管?当然,还有一条救济渠道,提起行政诉讼。但至今为止,好像没听说过一户商家提起过。权利是争取来的,不能靠施舍。
在这则帖子的评论区,网友也提出了很多的意见,不止一个地方这样,没有了特色和创意。
两件事,本质其实差不多,管控,折腾式的管控。
贵州的村超火了,没有管控,照这样的发展,我可以在这里赌几毛钱,不用多久就能踢过那些领薪水的,而原因就是有了发挥的空间!
写到这里,特色和创意这个概念其实折射的东西很多,创意是思维的延展,而很多尖端的东西,都来源于个体不经意间的一个创意。但看一眼近些年来的一些操作,个体创意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,无论电影,书籍,任何原创的东西,基本都带着枷锁,多元变为了单元,美其名曰,管理起来,防止有害。如此,有害的信息防止了,但创意的灵感也被抹杀。
而抹杀之后出现的便是荒诞,前几天比较火的是水稻上山,但今天看到的一则视频,是山上发水了,不知道辛苦几个月,耗费多少税收才弄起来的梯田被瞬间冲垮。
还看到一个地儿才耗资几个亿建了园林,都还没开放,结果来了“还林”政策,那么赶紧拆;有的地儿建了大大的关公像,浪费了无数纳税人的钱,但一个违建拆了,又花一笔;最穷的独山县,建起了一座牛逼的高楼,耗空了财政,面子也没能赚到。
这其实的本质,便只有两个字,折腾。
折腾这个词汇,在我的老家是三个字,前面有个瞎字。
普遍的指向一些没有多少能耐,却又不愿一步一个脚印走,反反复复的那种人,但这种人的折腾也不过是嚯嚯自家人。而有的折腾,则是公权力,他们惯于折腾别人,用以彰显自己的权力。仿佛不折腾别人一下,人家就不知道他有能耐似的。我的一个远房舅舅,在部队转业归来后,有一年的时期担任村干部,能力一点没有,只是仗着家里的祖辈庇佑,别人才给一点面子。可能也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差的缘故,有点自卑,故而会利用手里的那点小权力折腾别人,用以提醒别人自己是干部。
比如,让他盖个戳,即便戳就在桌子里,他也会说戳在家里,你下次再来!诸如别人盖房子,明明一切合规,只是因为没有提前和他招呼的原因,他也会过去找一些毛病出来。仿佛看到别人为难的表情,他的内心才能得到满足。
这个远房的舅舅,很快就失势了,祖辈积攒的一点德被消耗的干干净净,现在跟着别人一起出门做个建筑工,也会被嘲讽,刘主任怎么也干这些粗人的活呢....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