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6日,记者从上海边检获悉,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家,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。据悉,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由“雪龙”号和“雪龙2”号共同开展,其中,“雪龙”号已于4月3日返沪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雪龙2”号靠岸
上海边检总站外高桥边检站科学优化勤务模式,实行“窗口查验前置+一站式办结”通关便利举措,通过“网上办、预约办、靠前办”,压缩整合通关查验流程,以创新服务护航“双龙”顺利回家。
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介绍,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已圆满完成任务,考察队于2023年4月6日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。本次考察第三次实施“双龙探极”,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,共历时163天,行程6万余海里。
作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,“雪龙2”号科技含量更足,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,实现了诸多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以往极地科考中,科考队员进行取样调查和布放海水探测器的时候都是站在船边,安全隐患很大,如果船边浮冰太多,取样器甚至无法下水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,“雪龙2”号建有一个160平方米的月池车间,设置一个约10平方米、直通海水的“井口”,被称为“月池”,科考仪器设备可以从这里直接入水,即便是100%海冰覆盖的海区也能进行采样作业,极大提升了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。
π型吊架,用于绞车缆绳或者仪器设备的施放
月池系统与分层采水装置
“雪龙2”号还在甲板上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,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。同时,随着破冰能力的增强,甲板设备抗低温性能和保温设计也更好,可以把原有的仅限于夏季的考察延展到春季和秋季,有利于更加系统地掌握极地海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。
柱状海底取样器
移动式科考集装箱
化学实验室
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
“雪龙2”号每次出航经常要半年时间,在设计上也考虑了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。住舱和实验室均有保温设计,配备双层玻璃,全船可以保持恒温恒湿。科考队员不需要房门钥匙,一款腕带式装置就是门卡,这款装置还自带定位系统,可随时获知人员位置。
“雪龙2”号在通信能力上也有不俗的表現,即便是在南极,也能实现WiFi全覆盖,与外部世界联系非常便捷,可快速传输图像、声音和科考数据。依托船载的卫星通信系统,“雪龙2”号开通手机基站,考察队员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与家人通话,费用相当于国内漫游。此外,“雪龙2”号针对船上人员的生活起居进行了多处人性化设计,如房间加热设施、舱室保温、室内防滑处理、淡水的充足供给等。
登船大厅和餐厅
船上主通道甲板下面采用加热电缆,是为了让主通道在低温的环境下不容易结冰,提高了安全性。船内设有医务室、阅览室、健身房、浴池等设施,并配有气调保鲜装置、淡水净化装置,为科考队员提供生活保障。
来源:央视新闻 新华社 人民资讯
编辑:吕剑魁
责编:马迟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